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2/12经济管理论文前言(经济管理导论论文)
- 12/06论文目录的主要内容
- 10/26(经济)专访: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
- 10/21李家超:成立全新“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”,
- 10/13重大工程闭环管理 四川会东县跑出项目建设“加
论文目录的主要内容(4)
记忆最深刻的是,有一段时间,他的妈妈生病需要用钱,他把自己很少的存款给了家里,只留了600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费。每天都只吃馒头和榨菜,并且数量很少。人都瘦了很多。
我们知道后,主动地给师兄买吃的,老师也给师兄一些补助。但是我们给师兄买的东西,他都会婉言拒绝,只收过几次。收下的再后面发了奖学金后也通过一些还给了我们。给我们说到,谢谢你们的帮助,困难是一时的,一定会过去的。
师兄还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,笔者毫不夸张地讲,是我人生中见过最努力的人。
我研究生才入学的时候,老师安排我跟着师兄学习,并帮助师兄做实验。
因为一个实验,师兄连续7天奋战,每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。并且都是吃泡面。高强度的工作,师兄还留下了鼻血。我问师兄,为啥要这样拼,每天只有做了就行了。师兄却告诉我“如果自己不努力,不去这样拼,自己就会被延期,父母就要多辛苦一年,实验数据出不来,文章就出不来,奖学金也就无希望了,自己的生活费也就得想其他办法了”。
平时,师兄也很少回寝室,经常都是住在实验室,都是在电脑前,基本上不和同学们一起出去聚餐。时时刻刻都是在看文献、分析数据、做实验。
但最后他的成果也很多,这也是他能拿到很好待遇的原因。努力付出后必有很好的收获。
笔者分享自己师兄的案例,说明了普通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以至硕、博士只有利,没有弊。但是饱含着许多心酸。
“利”可以改变自己,改变家庭。
“心酸”就是自己得承受很多,抗住巨大的压力。
笔者从师兄的博士论文致谢里,收藏了一句话。送给笔者自己(笔者也是来自很普通的家庭),也送给大家。
我的起点普通,但我的终点一定不普通,因为我抗得起责任,抗得住压力。
以上是笔者身边的真实故事,不喜勿喷,喜欢的点点赞。
图片源于网络。
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故事?
我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,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。1982年9月,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,也是我19岁的青春岁月。这个时候,我们当地农村正在进行征兵体检工作,本来头年就报名参加过,身体各项指标都通过了,就因为心脏3级杂音不达标(可能是心里紧张造成的)没有通过;既然当兵的梦想不能实现,也就只好放弃了,没有想过第二年还去报名参加体检。这时候我姐夫来做我的工作,说我家6兄弟,家里干活不差你一个,再怎么着也应该去试试。就这样我是被我姐夫在干活现场叫去报名参加目测(初检)的。这一年的体检还算顺利,身体各项指标一路达标通过,政审也合格,已具备当兵的条件。可就在这个时刻,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,那就是当时我们公社确定当兵的名额就7人,而我们大队只有一个名额,但体检合格的有两人。怎么办?谁去谁留的问题大队干部也很为难,让我们自己作决定。我们两个人当中,我当时年龄19岁,另一个18岁,按理说可以照顾我先去部队,因为19岁是我最后的机会(当时农村征兵的条件年龄要求只有18、19岁两个年龄段),可这种非常珍贵的机会谁也不会让给谁,谁都知道走还是留,是从此改变命运的。这时候两个青年人的想法肯定是一样的,那就是离开家乡去部队。可怎么办呢?为了公平,两家人商量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去留。说实在的,当时心里特别紧张,脑子里一片茫然;记得纸团上写得是数字1和2,1代表走,2代表留。我是让对方先捻的纸团,结果是老天对我比较眷顾,把去部队的机会留给了我。
在人生的紧要关头,用这种来决定命运的,可谓空前绝后、惊心动魄。几十年过去了,到现在那一幕惊险刺激、终身难忘的往事还历历在目,时常感叹命运变幻莫测,有时候靠自己把握,但有时候还靠几分机遇。来到部队后,凭着自己的努力留下来成了职业军人,再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,再也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,日子过得平常和快乐。当年跟我一起体检合格的青年虽然我走的那年没走成,可第二年还是如愿去当了兵,但没有我幸运,当了4年兵就退伍回乡了,回去劳动没几年人就走了。这就是人生苦短,世事难料。但愿活着的我们,好好珍惜生命,让生命之花灿烂绽放,用不凋零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经济管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jjgl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968.html